查看原文
其他

沈苇:世界文学的“多点中心”和“美美与共”

沈苇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2023-03-04


沈苇,《西部》杂志总编,浙江传媒学院教授。



世界文学的“多点中心”和“美美与共”


沈苇


导读:2020年11月17日,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"一带一路"背景下的世界诗歌译介与国际传播圆桌会议正式举行,《西部》杂志总编,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沈苇先生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。他提出:以诗歌为代表的深度文化交流,对于今天这个“全球化”和“地方性”并存的时代,对于地区与地区、族群与族群、国家与国家、文明与文明的交往来说,无疑是十分重要的,而且是生动有效的。

上个世纪初,具有远见卓识的瑞典探险家斯文·赫定说:“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,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,同时也为自己树立起一座丰碑。”今天,“一带一路”的构想和倡议,激活了历史尘封之下沉寂数百年的古丝路,它将丝绸之路这一“地理神话”转化为“国家叙事”,代表了一种新思维、新眼光、新视野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诸多层面。对于中外文学的互译和交流,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。

多年前,在《世界文学》杂志社举办的一个论坛上,我说过这么一句话——“中国作家可以分成两类:读《世界文学》的,和不读《世界文学》的”。当然,这个《世界文学》可以删去书名号,或许更加准确。对于今天的中国作家来说,“立足中国、放眼世界”不是一句空话,也就是说,“母奶”和“狼奶”都要喝一点,这有利于强健当代文学的精神体魄。传统中,有我们的“母奶”,而翻译家,则是为我们送来“狼奶”的人。如果没有文学翻译,我们就失去了人类沟通的基本桥梁,歌德在1827年提出的“世界文学”概念,也就不存在了。

据我观察,中国诗歌已进入一个“甜瓜时代”,而非“西瓜时代”。此话怎么讲?因为西瓜的发源地是“唯一中心”——埃塞俄比亚,厚皮甜瓜的发源地则是“多点中心”——从北非到中亚、西亚,几乎起源于同一历史时期。“甜瓜时代”的“多点中心”特征正在改写中国诗歌的地理版图,修正传统的“中心—边缘论”。一方面,非中心地带的诗人包括少数民族诗人,正在日益显现写作的活力和光芒,另一方面,诗歌话语的“垂直型”结构正被一种“扁平化”特征替换,互联网、自媒体、融媒体等加速了这种“扁平化”趋向。今天的世界文学也同样进入了一个“多点中心”时代。

“一带一路”连通国内18个省区市,跨越65个国家,这是一条多民族、多语种、多样文化荟萃的恢宏“路带”。“一带一路”上的国家,形成了文学与文化的“多点中心”,浩如星海。从世界文学角度来看,拉美的“爆炸文学”,“另一个欧洲”的东欧文学,以及更“边缘”的中西亚文学的兴起,改写了以欧美为中心的文学地理版图,形成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“多点中心”。文学将“咫尺天涯”变为“天涯咫尺”,成为超越国家和地域、族群和个体的存在。
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,新疆以西、以南的中亚西亚和南亚国家就有30多个,特别是中亚西亚文学近二三十年的兴起,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,吉尔吉斯斯坦的艾特马托夫,土耳其的帕慕克,叙利亚的阿多尼斯,以色列的阿米亥、奥兹,巴勒斯坦的达尔维什等,都是这一地区文学的杰出代表,而且他们大多归属于小语种文学。因此,2010年我在新疆主编《西部》文学杂志时,设置了一个栏目叫“周边”,专门译介世界小语种文学,高兴主编曾担任了四年的栏目主持,后来由汪剑钊教授接力,继续在做。10年来,这个栏目译介了数十个小语种国家的文学,如果去选编一部集子,也是非常精粹、独特而有价值的。

我们今天的写作,既不是地方性的,也不是世界性的,而是处在两者的“混沌”状态中,历史、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混溶也是一种“混沌”。而翻译,就是照进这种“混沌”的一缕缕光、一道道光。

帕斯说,诗歌是“人类社会未来形象的楷模”。“一带一路”倡导开放、合作、包容,在文化层面上要做到的是对话与交流,而不是自我封锁、闭目塞听。诗歌,正可以成为当代对话与交流的“使者”,它越过语言的边界,可以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分享。以诗歌为代表的深度文化交流,对于今天这个“全球化”和“地方性”并存的时代,对于地区与地区、族群与族群、国家与国家、文明与文明的交往来说,无疑是十分重要的,而且是生动有效的。在“一带一路”上写作或翻译,意味着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有所创造。文学扎根于各自的母语和母土,朝向广阔的人类天空生长,将创造出新丝绸之路上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的璀璨文学风景。


2020年10月31日于杭州下沙

往期推荐

总奖金高达246万 “让诗酒温暖每个人”全球征文启动

重磅|第五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“让诗酒温暖每个人”全球征文启事

玛丽娜·茨维塔耶娃:玛丽娜·茨维塔耶娃诗选①

玛丽娜·茨维塔耶娃:玛丽娜·茨维塔耶娃诗选②

沈从文:作家应明白人的情感如何各不相同

阿来:乡村重建与士绅传统

几个写诗的好朋友∣余退x北鱼x王静新x叶申仕x谢健健

关注·长篇小说∣余松:定制时代(选读)

丹增:谈天说酒

余松:人性与智性的多重对峙——《定制时代》创作谈

托马斯·苏明:科技犹有尽时,审判无处不在——《定制时代》设下的诱引

翟业军|迷楼:穿越时间的空间——论王安忆《考工记》

名家专访|诗人李元胜:诗歌是人类极具挑战性的创造活动

名家专访| 诗人涂拥:用后半生抒写生活的意义

名家专访|诗人安琪:写诗不需要时间,它是瞬间完成的

名家专访|敕勒川:我有两个知音,一个是诗歌,一个是酒

名家专访|诗人熊曼:热爱生活,内心丰富有爱,更有写出好诗的可能性

名家专访| 诗人、翻译家骆家:诗人须担当,新诗需要再探索

名家专访丨鲁奖得主曹宇翔:书写全面小康实践,诗人义不容辞

李少君:在世界之中

姜山:后疫情时代的诗歌译介与交流

傅浩:世界的诗歌诗歌的世界——略谈翻译与诗体创新

燎原: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的中国诗歌传播

柳向阳:让一首诗、让一位诗人进入汉语或回归汉语

梁晓明:诗歌国际传播圆桌会议

刘莲娜:民族的大地、道路和命运

泉子:现代汉语肇始于对西方言说方式的借鉴

马里恩·马乔:斯洛伐克诗歌翻译札记

海岸:世界诗歌译介与传播

霍俊明:译介文化与“世界诗歌”

奖金最高 40000 欧!2020 徕卡奥斯卡·巴纳克摄影奖揭晓

让诗酒温暖每个人!2020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即将盛大启幕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